青木赤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快眼中文网ky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这青铜簋,居然是唐代的!

确切地说,是唐代高仿西周的青铜簋。

不是一般的高仿,是官仿,出自皇帝专门开辟的官仿场子。

在历史上,喜欢青铜器并指定要求官仿的,有三个皇帝最典型。

唐玄宗李隆基,宋徽宗赵佶,明宣宗朱瞻基。前面两个皇帝都换过年号,朱瞻基只有一个宣德。

这里头,李隆基最具代表性。开元年间,李隆基在苏西南的句容专门设置官仿场子,集中来干高仿上三代青铜器的活儿。

这场子开了之后,不仅李隆基在世时有,一时之间它还停不下来了,一直延续了两百多年。

而终结点,是在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毒酒的那一年。

至于宋徽宗赵佶,因为主业是艺术家,副业才是皇帝,所以书画和文玩是他的强项。

赵佶也是青铜器大家。著名的《宣和博古图》,记录的就是皇家并陈列在宣和殿的上三代青铜器,数目高达八百多件。

《宣和博古图》里的青铜器,全部被仿制过,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还不止被搞了一遍。

清末民国时期,上三代青铜器是真正的“炙手可热”,生坑熟坑都供不应求。而就在琉璃厂,曾经出现过不少熟坑上三代青铜器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宣和官仿。

到了明代,又一个有艺术追求的皇帝登场——宣德皇帝朱瞻基。永乐皇帝朱棣的“好圣孙”,配合开创了“永宣之治”;而他的艺术造诣,同样很高。

看看宣德官窑和宣德炉,也能窥豹一斑。

朱瞻基也喜欢上三代青铜器,宣德时期官仿上三代青铜器,很有水准。

说仿古,好像少不了乾隆,但是乾隆朝高仿的上三代青铜器,跟李隆基、赵佶、朱瞻基这三个皇帝时期的官仿水准比起来,质量做工明显相形见绌。

吴夺了解到这是开元时期的官仿之后,了解到是李隆基场子里出的东西之后,也就明白了,为什么锈色这么自然。

这件青铜簋,虽然不是上三代的,但依然是生坑,只不过出自“唐坑”。

不过,根据吴夺的知识储备,还知道一点,那就是李隆基时期官仿青铜器,那是纯粹的仿古,不是为了迷惑人忽悠钱。所以,官仿青铜器上,一般会刻上监官的花押。

但是吴夺没看到。

很奇怪。

那就再找找。

外壁是不太可能有的。腹部是兽面纹或者说饕餮纹,有纹饰的地方不会乱刻;高圈足上环绕一圈勾云纹,也不可能;两耳更不可能。

最可能的是底部和腹壁。但是,底部已经仿古铸上了“父丁”两字铭文,应该不会再刻上花押破坏整体美感。

腹壁才是重点。

就在吴夺继续仔细看的时候,常松已经开口问价了。

毕竟是生坑货,得缩短整体时间,一个看一个问,两不误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港娱天后1988

港娱天后1988

潮洋1
她被誉为香江第一个偶像,也被称为香江最后一个天后,她一路披荆斩棘,为的不是成为天后巨星,而是击败好莱坞,让华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。
都市 连载 101万字
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

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

爽文供应商
关于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:宅男电子工程师郑昆,肝得正果,穿越重生到了1972年的香江。看封号网络小说与港娱爱好者、996与007双料大神如何摸鱼躺平
都市 连载 226万字
空间渔夫

空间渔夫

指尖盘龙
叶远,一个海底清洁工。看他如何开挂改变命运。萌萌的外甥女,机灵可爱的萌宠。带你了解海洋,畅游海底。马里亚纳海沟里都有哪些史前生物?深海巨兽,外星文明了解一下?
都市 连载 777万字
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

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

旁墨
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。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。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,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,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。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。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,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。要赚钱,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。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。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。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,把
都市 连载 314万字
重回1982小渔村

重回1982小渔村

一杯冰柠檬水
【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!没有装逼打脸,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!年代文,日常,赶海,种田,养娃,家长里短,不喜勿入,勿喷!】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,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,尿个尿,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。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,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。混账了半辈子,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,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……上辈子没出息,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,只想挽回遗憾,跟老婆好好过日子,一
都市 连载 593万字
满级老祖在人间

满级老祖在人间

1号月轮
江俢篁闭关千年,醒来发现偌大一个宗门只剩下一根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独苗苗,和一页纸张泛黄的《告师书》。撇开傻乎乎的徒孙不谈,《告师书》上言辞恳切,一句“不入凡间,何以成仙”让他不得不思考人生。痛定思痛,他决心入世。再后来,江俢篁觉得,这倒霉的人世,不入也罢!
都市 连载 22万字